|
妻子走的時候,兒子剛滿周歲。那年頭,我一個人帶著一女一兒過日子,院子里的塵土混著日子的重量,總覺得比別家沉些。% j- @& G) d! |7 i0 o
* L# c; e4 N* b H
兒子兩三歲時,常在院里的沙堆旁玩。鄰居大叔逗他:“長大了想干啥呀?”他仰著小臉,脆生生答:“跟俺爸一樣,用大板锨裝沙石掙錢!”
/ C/ ]2 v# T& F! K# r" V 3 V. k4 b1 [' c! I' w5 O/ L" X2 i
大人們聽了都笑,我卻在那笑聲里品出點澀——原來父親的模樣,早成了孩子眼里最具體的“人生”。! b1 e1 q# _7 @0 [
9 D, c" O' n8 Z
后來他進了幼兒園,我改種葡萄和油桃。園子里的活計比裝沙石更磨人,澆水、剪枝、防鳥啄,忙得腳不沾地。那時他和姐姐放學就往園里跑,搬小凳子坐在地頭,看我給果樹疏果。再有人問“長大干啥”,他會拍著胸脯說:“幫俺爸管果園,賣葡萄油桃掙錢!”$ I4 w4 x" u# t
: |9 ?7 t9 v8 K8 |, d8 A8 i
話里的“幫”字,讓我心里一暖。那些年鄉(xiāng)鎮(zhèn)果園少,技術也糙,偷果子的事常見。姐弟倆暑假就睡在果園的窩棚里,夜里稍有動靜就拽著我的衣角喊“爸,有聲音”。單親家庭的孩子,在外頭總難免受點委屈,有時回來眼眶紅著,卻只說“沒事”。
% a& F: e' ^# Q$ B
9 t# q1 Y& X5 \* K# b/ l/ [ r直到他上了高中,個子躥得比我還高。鄉(xiāng)鄰又打趣問起將來,他不再是脫口而出的莽撞,話里多了些篤定:“想跟六伯家倆哥一樣,去當兵,或者當警察。抓壞人,守著咱這地方?!?font class="jammer">5 E9 @* H1 l) j5 E
1 `5 U( _7 c# H) c8 r# q7 f. A我忽然懂了,那些看果園的辛苦、被欺負時的委屈,還有課本里學的道理,在他心里慢慢釀出了對“保護”的向往。不再是單純想替我分擔,而是想站得更高,護著更寬的天地。
& Q6 M Q3 Y" [% ~% { - j6 d- ?! B# M2 t9 h2 {; D
再后來,他考上了大學。臨畢業(yè)時,老街坊們聚在巷口,又問起將來的打算。他沒像小時候那樣立刻作答,低頭踢了踢腳下的石子,半晌才說:“先到社會上闖幾年看看吧。日子不容易,得慢慢找方向,急不來?!?br />
4 j& q5 m5 d* g4 Q $ G2 w! u: ^. S% V& x+ M/ f
那一刻,看著他眼里褪去的稚氣,多了幾分對生活的敬畏,忽然覺得,這孩子是真的長大了。2 ^8 z, O; Q! s5 R
" J$ c$ Q3 u6 M' k6 W7 n1 l: c2 Z5 Y從想成為父親的樣子,到想分擔生活的重量,再到想守護一方天地,最后沉淀為對人生的踏實考量。孩子的每一次“理想”轉變,都是他在生活里跌撞、觀察、思考后,悄悄長出的筋骨。2 i- ~0 f; K- ^
. Y8 f( c8 @" _: H: X
不知各位家長,你們的孩子心里,也曾藏過哪些閃閃發(fā)光的“將來”?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