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!因錯別字,我曾當過“一字師”,也曾拜過“一字師”。 西安北院門有一個經(jīng)營字畫的工藝美術(shù)店,其中一幅橫幅內(nèi)容應當是“大智若愚”,卻寫成了“大志若愚”——我給其指出后,店主作揖感謝,連呼“一字師”、“一字師”,說怪不得這個橫幅連一幅也沒有賣出去。 2002年,陜西省委計劃編寫《陜西第一個五年計劃與重點工程》一書(已出版)——蘇聯(lián)援建我國的156個項目中,有24個在陜西,我所供職的惠安化工廠(第一廠名845)是其中之一,時我是廠史編輯,自然是責無旁貸。完稿后有審的程序,黨委劉忠社書記閱后轉(zhuǎn)由工廠史志“權(quán)威”江家寬老廠長把關(guān)(主要審史實),一句未修改。爾后轉(zhuǎn)由黨委時文章副書記審(文字把關(guān)),時看罷掏出筆,干脆利落地改了一個字,我一看,劃掉的是“稱”,取而代之的是“秤”。我隨口說了句“一字師”。時亦謙虛地說別人也給他當過“一字師”呢!
0 z$ G5 r$ q9 ?. y& n1 l, H- ^& e0 L% x0 Q1 {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