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 G3 {7 w, X9 {9 e d 主持人:網友們最關心的其實是長安的RAETON,還有SUV CS35?$ {1 h# t: y4 M5 J" a
8 F: t( U% g5 l) [1 H
朱華榮:對,這次也是我們的首次亮相,RAETON這款汽車是我們打造的一款集商務、家用于一體的一個全新的高品質轎車,這次也帶過來了。還有就是SUV CS35,也會在車展上一起亮相。 ) U; F8 q5 \9 M( h& C* a% B1 K% P8 W) f' L$ N6 ^% X! G
主持人:新聞、論壇上的網友都很好奇,稱那款車很漂亮,他們很關心什么時候會上市?: Z: t& E& i) }% \
* }: }; H) }% e+ {7 I+ d W 朱華榮:這兩款車都會在我們的下半年,大概從七月份到十月份陸續(xù)推出。" U2 i6 @7 p& ~: X7 C# s
8 }! z) k8 x7 m) X 主持人:長安進入轎車領域之后,短短幾年就開始有中高級車,可以看出技術有了大幅提升,在研發(fā)上,長安是怎么做到的?; u, | M/ t' z( {& B: H
3 ^0 l+ Q5 ?% L 朱華榮:長安實際上通過這幾年一直在扎實地打基礎,從它的基礎研發(fā),到能力體系,到研發(fā)布局,具體到一些設計規(guī)范、設計標準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是這樣,就像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一系列產品,都是這些基礎打下之后所產生的反應和正常發(fā)揮的結果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厚積薄發(fā)。除了這個堅實的基礎,我們在整個體系中關鍵的可以體現(xiàn)出的就是“五國九地”,使我們和世界一流汽車企業(yè)人才差距迅速縮短,因為我們在五國九地都吸引了最優(yōu)秀的人才,而且這些人都在世界性的跨國公司工作了很長時間,擁有豐富的經驗,使長安的力量得到了快速增長。所以這是我們的一個比較優(yōu)勢,包括在外邊建設基地,從全球招聘人才到國內的研發(fā)基地來工作等等措施,使人才的水平快速提升。) [: \# `7 E* c0 A2 A/ S/ O) B+ V
( {4 a( ~- g( U, H6 v! u! r" ~ 主持人:我覺得長安的全新研發(fā)體系很有意思,因為相比其他企業(yè)的研發(fā)體系,這個數量更多,如果全球協(xié)同的話,效率會更高。您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是哪五國、哪九地,具體是如何分工的? 9 y! K; q0 C- r1 j) I" A& q! P2 l1 {6 i' _& b8 W3 r4 Z
朱華榮:五國是指美國、英國、意大利、日本、中國五個國家,九地是指四個國外研究院和國內五個地區(qū),第一個在美國底特律,這個研究院主要負責長安底盤的研究開發(fā)和匹配;第二個是英國研發(fā)中心,主要負責先進動力和傳動系統(tǒng),所以像我們的Blue Core這樣的先進技術,包括正在研發(fā)的DCT,都在這里完成。大家都知道,動力傳動部分是中國汽車業(yè)的短板,所以長安我們以這個短板為突破點,很有可能在世界汽車業(yè)內做得很好;第三個大家可能從我們的造型上已經看出來,長安的造型非常國際化和時尚化,其實這就與我們位于意大利都靈的長安設計中心有關,那里薈萃了全球眾多的汽車設計、造型設計方面的優(yōu)秀人才,可以說匯集了頂尖級的人才,規(guī)模也是很大的;第四個是在日本橫濱建設的內飾設計研發(fā)中心,包括小型車設計,所以可以看到長安的內飾設計也非常精細、人性化。我們打造這四個國外的研究院,實際上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(fā)揮全球各地最優(yōu)秀的資源和技術來為長安服務,在國內就是重慶、北京、上海、哈爾濱、江西這五個地方。 $ R v9 Z6 Q6 B1 S; V) D 6 e" U" P* B) _/ m* r) {2 v 主持人:國內這五地區(qū)是如何分工的?4 Q* ]8 `6 M T' u8 X5 l
2 P# G+ s* w5 }, m7 B$ S
朱華榮:重慶是五國九地的一個大的中心,它負責所有的管理、運行,包括標準制定等等,是一個協(xié)調管理中心,同時也是一系列產品開發(fā)的中心,例如轎車的商用車,動力品牌等等。同時重慶還是全球運營管理中心。在北京我們主要打造高級轎車,因為北京研究院和我們的北京基地相匹配。上海主要解決中國汽車界的人才不足問題,補充人員,主要開發(fā)SUV和一些小型車。哈爾濱和江西主要是作為當地的生產、制造和產品中心,就負責開發(fā)即可,功能有些不全,有一部分需要重慶地區(qū)來完善。0 D" t3 m5 @0 ?; H+ L/ h
1 V$ [9 I J2 [ 主持人:長安作為實力雄厚的老牌國企,主打的高級車在跨國體系以及全球的協(xié)同方面遇到過一些問題,也是一直在克服和提高過程中。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? " W# _, |2 Q( W6 \2 |$ l# C J5 G" Z3 |" u+ N+ T I# x$ V
朱華榮:你說的是我們生產的C級車,未來還有D級車、E4等一類車的打造,開發(fā)方面不管是標準也好,人員構成也好,還是有很大的差別。所以我們在打造這些車型的時候,注重的一方面是人員的組成構成,以及同時所賦予的一系列資源,剛才說的人、錢、設施等都包括在內,就是為了讓這一部分的資源能夠充分地應用到這些產品的開發(fā)過程中去,能夠有一系列的組織機構進行協(xié)調。我們有專門打造高端車的一個實驗管理部門來進行協(xié)調,在北京有,在重慶也有。 3 V! p0 J' U6 t- X4 b6 I$ R8 @% @# w7 p) Y5 B
主持人:未來隨著車型的不斷增多,從銷量上還有研究考慮的話,可以把這個部分單獨拉出來。( ^" H, v& X0 g% ]) w9 _, v
. i! u# z8 P" d 朱華榮:我現(xiàn)在在醞釀之中,到一定時候我們可以拿出來做成一個體系,真正打造一個品牌。 / A, u, X F1 K" ^$ M, K1 d8 L& U$ q8 r2 I# T
我們這款車當然也有一系列競爭車型。我認為,首先我們現(xiàn)在沒有把它和一些自主品牌進行對比,更多是和一些合資品牌進行競爭。我們的目標一定要不輸于甚至超過合資品牌,這是一個基本特征。所以以這么一個目標來打造的話,我們認為從測試的一些結果和征求用戶調查的情況來看,在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可以說它有超越,并且有相當一部分人也認為是不差于合資品牌的:第一在造型上時尚、大氣,包括內飾的機型設計,這是一個方面;第二個是配置,它的配置豐富,可以說是同品牌里邊偏多的,而且是采用的先進技術。包括會有未來上市的自動擋,會有DCT,會有1.8T發(fā)動機等,這一系列中低油耗會成為一個亮點;還有乘坐的舒適性。從目前的測試情況來看,應該說已經比我們選定的競爭車型要好了。從這一系列情況看,這款車都是值得我們的客戶期待的,所以我們滿懷信心。 R6 o. I: @- }, n+ _' Q
9 [0 ?3 u$ F; V4 i6 L- ? 主持人:我想再問幾個宏觀的問題。在目前的競爭環(huán)境下,汽車市場的政策是放寬的,進入中國的這些跨國汽車有一個壓力,就是這個市場是處在一個變動期,您覺得從市場變化看,各個車型的盈利點是不是有些變緩?您怎么判斷這個趨勢?/ @: g0 i/ W C9 a+ |1 a/ E
" C w* j2 _9 [5 S
朱華榮:前兩天在國內汽車工業(yè)協(xié)會組織的論壇上我也談了我的一些觀點,現(xiàn)在也簡單地和網友分享一下:第一,我認為以前低成本是自主品牌的一個優(yōu)勢,但在未來幾年如果規(guī)模不能繼續(xù)發(fā)展,它可能和在國內的合資品牌都不一定能成為優(yōu)勢。這里邊有很多數據,我就不詳細說;第二,中國的自主品牌必須走出國門,這是它的出路。因為在沒有走出國門時,別人有80%、70%的量,而你只有20%的量來分配,同樣一個車型導致全年的銷量有四倍的差距。從這個角度和觀點說,我認為未來汽車企業(yè)的盈利模式會發(fā)生很大的變化。從制造環(huán)境、售后,甚至包括金融、服務等方面可以看到,這些恰恰是我們中國汽車業(yè)比較薄弱的環(huán)節(jié),還包括汽車保險。所以讓這些方面在未來成為盈利點可能是中國汽車企業(yè)必須要做的。 $ ~* M5 u+ B5 {8 E" i: F5 c , r$ V( ^! h6 l 主持人:您覺得在未來應該堅持什么樣的策略才會讓外資品牌技術到中國來,或者堅持什么樣的思路才能讓中國的自主品牌技術可以得到持續(xù)發(fā)展?) t: z! r4 v* |
# i: `. M( V4 f
朱華榮:最早國家以市場換技術的說法,我認為肯定是要失敗的。因為在跨國公司里,只會把你作為全球的一部分、一個點。因為我要實現(xiàn)全球利益最大化,要整體利益最大化,而不會只把一個點利益最大化。另一個我覺得不可否認的點在于,中國汽車業(yè)改革開放引進合資的這一做法,對中國汽車業(yè)產生了正面的、一系列的影響,如思想觀念上的轉變、人才的培養(yǎng),制造技術、營銷技術、管理等方面都有改善。其實擁有這些東西,加上人才互相交流,才有可能支撐現(xiàn)在自主品牌的發(fā)展。所以我覺得要全面地看待這個問題。對未來中國的汽車企業(yè)或者自主品牌來說,每個企業(yè)的關注點或突破點都不一樣,但是我覺得有幾個毫無疑問、值得特別關注的要點:一個是要保持持續(xù)、長期地發(fā)展,不要急于求成,要打造自己的品牌,提升品牌含金量;后邊要注意兩個最基本的問題,一個是質量,一個是服務。作為產品的核心,包括剛才我說的質量,產品的造型、技術的應用,再往后支撐。剛才說的產品服務質量,我認為就是一種能力和核心的競爭力,就是包括擁有什么樣的人才,能把握什么樣的核心東西。這是我們未來要特別關注的。 4 m9 Z$ g( \8 f8 i1 d$ e# M" h0 y, S$ [; s- H k
主持人:現(xiàn)在中國汽車業(yè)可以趕上的世界制造業(yè)的一個機會就是新能源。您怎么來看待這個問題? 5 S" _, D% f6 x) e 4 E' t3 e$ \, Q/ a 朱華榮:我非常慶幸的就是長安汽車從一開始就在做混合動力,這種規(guī)劃和判斷在現(xiàn)在看來越來越正確。因為我們一開始就和國內很多同行或政府進行交流,要率先實現(xiàn)混合動力,這是我們必須跨過的一個坎。長安的研發(fā)也就是新能源研發(fā)中,一直堅持的就是聚焦混合動力,普及深入零部件,要把中度混合、弱度混合市場化,要達成大批量生產的目標。而純電動方面計劃打造兩個平臺來加入國家的示范運行,加速研究、試用等等,這是我們一直要堅持的。3 b+ Y+ o+ d5 b' {" G) ^
2 Y! j) E9 ?# Z5 C2 D, z
對于新能源這塊的總體上剛才也提到,第一我認為就是它和傳統(tǒng)汽車一樣,我們和世界有多少差距,新能源領域就有同等的差距。雖然我們在電機上可以趕上世界水平,但車的水平仍然有差距;第二個就是我們國家十二五規(guī)劃中有新的節(jié)能要求,最近我也在跟一些政府領導討論這個,他們已經非常關注,所以混合動力是必須要加強的,這已經是一種趨勢。下一步混合動力會在中國汽車業(yè)內加速發(fā)展,同時我認為政府也將很快出臺新政策。$ S5 o& h, N+ d2 ]
& }; I7 |: k& h# m( ]: r 主持人:剛才您說的混合動力,一些專家也有擔心,認為在混合動力方面最強的日本在這方面有很多專利陷阱。如果我們跟進的話會需要很多的專利費。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?, K/ u" }& i m: n
5 W, k1 J2 v! {" y4 \ Q' h7 u
朱華榮:我覺得還是沒有深入了解一些技術的緣故。其實長安的中度混合2009年已經上市,并實現(xiàn)批量生產。沒有涉及侵權,自己避開了這條線。同時我們在打造的重度混合動力,也避開了國際一流的大品牌的專利設計。事實證明是可以的。我認為由于當時有些專家擔心這個問題,所以就要繞開。這其實是客觀規(guī)律的一個寫照。現(xiàn)在我們來看的話,我也知道國內還有其他一些自主品牌的路線也是這樣。要實現(xiàn)一個目標有多種路徑,也許在統(tǒng)一的地方確實需要,但是肯定會有辦法,我認為這個是沒有問題的。 D4 u! w0 F2 d; g6 N' t4 J! ^7 ^# J- C1 J
主持人:最后一個問題,如您所說,不同的車企實現(xiàn)目標有很多路徑,業(yè)內專家認為現(xiàn)在政府路徑是確定一個遠期目標,企業(yè)路徑自己選擇最優(yōu)化的,您對此怎么看? * x1 E# a1 y7 h$ F# m! R4 H* o) E' N, U' F1 e
朱華榮:我覺得從政府這個角度來講,它的管理越宏觀,越有利于創(chuàng)新的發(fā)展。比如說我們可以在原來傳統(tǒng)車的基礎上實現(xiàn)20%、30%、50%的節(jié)油,或者甚至不用,零排放,這樣車企就很明白我通過什么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。這樣可以多路徑地實現(xiàn)汽車節(jié)能,所以我主張這樣?,F(xiàn)在有多方面的原因,包括自身的技術因素,在中度、弱度方面都不行,我認為不利于國家在這方面的創(chuàng)新。 ; T7 @$ w7 y3 y l1 I 0 q6 T: c- R7 t* F; K2 [5 P/ {. ? 一旦說明很具體的路線,大家就不再去考慮別的東西,因為別的東西國家不支持,我做了也是白做。就像第一次,有的城市表示支持純電動汽車六萬塊錢,很快一大批原來做混合動力的中國車企全停下了,就是由于沒有獲得過國家支持。3 k; f& M3 U" Y. F$ 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