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 l9 I3 Y7 F4 p 《易經(jīng)》《周易》和《易傳》: D4 R3 ^5 h# f. V
* M: {; V3 D$ |4 U1 L' C \2 ]* f
同學(xué)們大家好,我不是李永樂老師,我姓錢。最近好多小朋友打電話說:網(wǎng)上名目繁多的《易經(jīng)》學(xué)習(xí)班塞人耳目,不知道報那個好,報班學(xué)了的都說似懂非懂越學(xué)越迷糊,有些人連《易經(jīng)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易傳》都傻傻的分不清,更別說掌握這個“文化黑洞”的占卜術(shù)了,因為這不但牽涉繁雜的傳統(tǒng)文化要素還與本人主觀判斷的客觀性有關(guān),更存在人、事、物情景的邏輯關(guān)系等等。今天我就把這三者的關(guān)系由來略談一下,以便了解《易經(jīng)》的架構(gòu)。* [1 Q s* [ T2 p" S4 K
2 C! Z: f' e4 b0 n, v0 b1 i《易經(jīng)》產(chǎn)生的年代及所關(guān)聯(lián)的河圖、洛書、天皇氏、伏羲八卦、周文王等都是幾千年代代相傳的,從產(chǎn)生到形成歷經(jīng)10000年左右,無文字資料可考,相傳和可考的在5000年左右,是“中華百萬年人類史,一萬年文明史,五千年文化史”及中華民族價值觀的源泉和重要組成部分。殷商末年,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,又根據(jù)伏羲的“先天八卦”演繹出了“后天八卦”,并推演出了六十四卦,并作卦辭和爻辭。- @# [, r5 o: g \
" q+ o6 O. s7 e; J《系辭傳》是有關(guān)《易經(jīng)》的通論,內(nèi)容豐富深刻。它是探討《易經(jīng)》的起源,揭示《易經(jīng)》的義蘊和性質(zhì)、作用,尤其是對《易經(jīng)》的哲理作了高度概括而又精微深入的說明,還具體講到了筮法,并選釋了部分爻辭。6 n. j4 a4 V. y) U) Q( @+ F
" M. A. U& Q# ^3 `* U9 F* {2 Q- I
《說卦》主要是說明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及其特性,是打開《易經(jīng)》奧秘的一把鑰匙。: s: V/ {7 V" `, z
0 p3 g- M) O. E5 p! T( A《彖傳》附在六十四卦下,各卦都有,解釋各卦的卦名和卦辭,指出一卦的核心內(nèi)容。 2 u( g9 N. k% N3 _+ r. _% ~+ X1 F% r9 K
《象傳》共有四百五十條。除解釋六十四卦卦名、卦義的六十四條外,還有解釋三百八十六爻的象辭。解釋卦的稱大象辭,主要從上下卦的卦象組合推闡卦所顯示的社會倫理與道德修養(yǎng)意義。解釋爻的稱小象辭,說明爻的爻象或爻辭的意義。 # L+ C! Z$ i* s/ c4 ]8 w$ }# k* B % X" }* C' z1 R4 _# ^《彖傳》和《象傳》在說明卦爻象,并從卦爻象中應(yīng)當(dāng)明白什么樣的道理,從而正確決定自已的行動等方面,都具有指導(dǎo)性的意義,也是對經(jīng)文的直接解釋。 8 o9 L( {& U- C- P( [1 P- q( G8 x: u- k$ F
《文言》是專對乾、坤兩卦的重點解釋。作者認(rèn)為乾坤兩卦是理解《易經(jīng)》的關(guān)鍵,解釋這兩卦具有示范作用。其中解釋乾卦的稱《乾文言》,解釋坤卦的稱《坤文言》。 & X1 W8 H% [+ C, l: ?. U( \ ( U. J' f5 n+ H6 Z《序卦》是專門講述六十四卦排列順序的,它從卦名的含義上依次推導(dǎo)六十四卦為什么會這樣排列:為什么乾、坤要放在前面?上經(jīng)為什么以坎、離結(jié)束?下經(jīng)何以要起于咸、恒而終于既濟(jì)、未濟(jì)? ) N x: f8 V5 a: K! s# d 8 e# g+ |, E( B4 l# ?8 p5 i) S* _《雜卦》主要是說明六十四卦卦名的含義與特點。它沒有按六十四卦的順序,而是將意義相對或相關(guān)的卦放在一起對比說明。因為在順序上有所錯綜交雜,故稱《雜卦》。 2 D. o9 S9 d9 Y3 n$ Y& `; O( {2 I* v- B
十翼原是單行的,秦漢之后才附于經(jīng)?!跺鑲鳌泛汀断髠鳌肥且驗楦接诮?jīng),經(jīng)分上下,隨之而分為上下?!断缔o傳》是因為篇幅較長而分成《系辭.上》與《系辭下》。0 ?, x1 T% {- A) m9 ~